学术报告😀:人工离子通道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阅读次数🍀: 发布日期🧔🏼♀️:2009-04-06
学术报告👨🏻🦲:人工离子通道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报告人: 王宇钢 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时间: 2009年4月8日(周三)下午14:30
地点👨🏽🦰: 杏耀平台会议中心206室
报告内容提要
本讲座将简要介绍国际上纳米孔道/人工离子通道的制备与应用的情况,以及报告人所在课题组与合作单位在纳米孔道/人工离子通道的制备、特性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探索。
报告人简介
王宇钢👖,1963年出生🈁,理学博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蛋白质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学微流与纳米科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核科学与技术组成员,北京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物理学会固体核径迹专业委员会主任🏦🪘,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作为负责人承担了973课题🤤、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等多项杏耀任务。
近年来👩🏻🏭,基于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及载能离子新技术,在离子注入与离子束材料改性☪️、载能离子材料辐照损伤、载能离子辐射生物物理🥍、离子束技术在纳米科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例如🙎🏿,发现了在植物体中存在由损伤信号传导诱发的辐照效应🧛🏼♂️,制备出硅基纳米核孔膜及可控形状的纳米孔道等。最近,基于重离子径迹法制备出环境pH调制的人工离子通道♞🥵,通过DNA构像变化实现对离子电导实施开关。相关工作发表在JACS上后被《Nature》和《Nature-Asia Materials》杂志评为“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s),并选入《2009科学发展报告》中“2008年度中国科学家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工作”🧎♂️➡️。
欢迎您参加跨学科学术交流!